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稀缺原理,第三种最迷惑人

葵雨-会员头像-www.bzwz.com伟业计量
葵雨 2020-06-30 09:27 评论( 0 ) 浏览( 1003 )

今天分享的书是《其实,你不懂心理学》。

这本书是由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植木理惠所写。重点分享关于稀缺带来的心理效应,分别是目标稀缺、商品稀缺和颜值稀缺。


『目标稀缺』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群体性懈怠。

它说的是啥意思呢?

对于同一件事,参与的人越多,每个人出的力就越少。

比如,对于项目A,如果参与的人是1个,那么他会使用自己100%的能量做事;如果参与的人是5个,那么他们会使用自己20%的能量做事;如果参与的人是10个,那么他们则会使用自己10%的能量做事。

任何集体和公司肯定都想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于是,在心理学家大量研究后发现,想要战胜群体性懈怠,就得制造目标稀缺。

比如,这件事和大家有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不如改成,这件事和这几个部门有关,所以你们要全力做好,其它部门务必做好配合。在具体的目标限定后,稀缺感会让少部分人全力以赴。

同样的,作者在上课时,从来不问“这道题,哪位同学答一下?”因为他知道一定没人应声。他的策略是,问“这道题,哪位女同学解答一下?”“第四排的同学有没有想试试解答这道题的?”等等。目标人群一旦限定,责任变得非常具体,紧迫感很自然的就提升了。

商品稀缺

你不要妄想用一个产品得到所有用户。

在制造商品稀缺上,有智慧的商家是最明白的。他们制造稀缺的策略有两种。

第一种是限定数量。比如,某公司需要销售一款产品。在没有任何促销手段的前提下,他们可能需要一年才能卖完。但是,如果以限购数量为工具,那么他们可能半年就能把产品卖完。比如“每日限购10件产品”“每日前十位购买者享7折优惠”等等。

事实证明,往往带有限购标识的商店和网店浏览量比不带时更多。

作者偶尔也会利用这个心理学机制。比如,当他做了很多炸肉饼,但自己也知道不太好吃时,就会故意少拿出一些分给客人,这样大家反而会因为要“抢着吃”而觉得肉饼很美味。

其实,一个东西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的具体标价,而在于它在用户心里的价值。

除了数量稀缺外,对于任何一款产品而言,还可以制造用户稀缺。比如,“专为20岁女生打造的低敏化妆品”“专为60岁以上人群建立的保险”“专为40岁男人制作的剃须刀”等等。相关人群会觉得“这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产品”,就会有被照顾到的感觉。

『颜值稀缺』

曾有研究机构做了关于颜值的实验。

他们把280位女性的个人资料,包括照片、自我介绍、经历、兴趣、家庭、出生地、年龄等,作为“履历表”,提交给400名男性面试官。让他们根据这些资料,判断每位女生的个性,并打分。

结果,几乎所有男性在判断的时候,更多依据的还是相貌。

绝大多数人把人长得漂亮和“她大概人很不错”“她应该性情很温和”划等号。

而对于那些颜值不够高的人来说,他们给出的溢美之词就比较少。

这种毫无根据的、带成见的评价,就是稀缺造成的。因为研究机构在那280位女性中,只放了极少数的颜值评价较高的人。

更重要的是,当他们把这个实验反过来做,也就是男女角色对调,结果也一样。

但是如同我们前面说的各种稀缺一样,颜值稀缺也是心理学效应在作怪。颜值不决定性格和品格,但是会影响我们对外界的看法。了解了这个机制后,我们就要避免自己掉进这个坑里。

总结一下,这三种稀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原理,补充认知短板,进可以帮我们把事做成,守可以让自己少受损失。


参考书目:《其实,你不懂心理学》[日] 植木理惠

点赞图片
  • 暂无回复...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发表评论
楼主动态
相关推荐
推荐标物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大抽奖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