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上述经冷冻粉碎处理后的阳性硅橡胶样品,用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分别考察不同提取时间(15 min, 30 min, 45 min, 60 min)和不同提取温度(30 ℃, 40 ℃, 50 ℃, 60 ℃)下五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在30min以上时,样品中硅氧烷类化合物浓度趋于稳定;在提取温度大于40 ℃时,分子量较低的硅氧烷类化合物D3,D4H,L3浓度有所下降,且温度较高时不利于乙酸乙酯的提取。最终选择萃取时间为30 min,萃取温度为40 ℃时进行实验。
考虑到目标硅氧烷类化合物既有D3,D4H等的低沸点组份,也有D3A,D4A等高沸点组份,出峰时间较长,且化合物结构均为对称性良好的低极性化合物,我们选择了甲基、苯基官能团键合相的DB-1(30 m × 0.25 mm × 0.25 µm), DB-5MS UI (30 m × 0.2 5mm × 0.25 µm), DB-35MS (30 m× 0.25 mm × 0.25 µm), ZB-5HT (15 m × 0.25 mm × 0.1µm),ZB-35HT (15 m × 0.25 mm × 0.1 µm ) 五种温度适用范围较宽且均为中等极性的色谱柱,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种色谱柱上均能分离,在15 m的(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和(3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色谱柱在上也有较理想的分离效果,但由于长色谱柱的分离时间较长,因此最终选ZB-5HT(15 m × 0.25 mm × 0.1 µm)色谱柱,既节约了时间,也可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
考虑到目标硅氧烷类存在D4P,D5P,D4A等高沸点的化合物。在确定以上萃取和分离条件后,用分子量最大的D4A的标准工作溶液对进样口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见表3,随着进样口温度的升高,峰面积变化逐渐增大,在280 ℃~300 ℃之间达到最大,300 ℃以后,随着进样口温度的升高,峰面积变化不大。因此,选择300 ℃为最佳进样口温度。
将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和内标物标准溶液逐个在EI全扫描模式下进行一级质谱扫描,发现低质量数环状与链状硅氧烷类化合物易于形成丢失-CH3的分子离子峰[M-15]+,如D3 [222-15]+ (M=207),L4 [240-15]+ (M=225),D5 [370-15]+(M=355),如图3b所示;高质量数的环状和链状硅氧烷类化合物除易于形成丢失-CH3的分子离子峰[M-15]+外,还易于形成聚合数更低更稳定的分子离子峰,如D7的主要分子离子峰[281]+,D8的分子离子峰[355]+,L6的分子离子峰[221]+;其次,含有苯基的硅氧烷类化合物更易于形成丢失-C6H5的分子离子峰,如D3P与D4P。分别选取以上各物质的质谱谱图中响应较大的离子为母离子,以5~60 eV的碰撞能量进行子离子模式扫描,结果表明,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中,环状硅氧烷类化合物均易于形成[CH3SiO2]+ (M=75)的子离子,链状硅氧烷类化合物均易于形成[C2H5SiO]+ (M=73)的子离子;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优化后的参数见表4。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科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为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并做好疫情防控与切实开展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奥科集团《信息化防疫新利器-奥科集团疫情采集系统》上线啦,要求员工每日防疫打卡,时刻了解员工身体状况。
了解更多> >2025年3月31日,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职业健康安全强化行动方案(2025-2030)》,首次将空气有毒物质监测精度要求提升至十亿分之一(ppb)级别。在此背景下,针对苯系物、重金属、氨等常见危害物的标准物质需求激增。我司依托GBZ/T 300系列标准,推出全场景覆盖的标准物质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精准监测、合规管理。
了解更多> >“SPC2024重庆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将于2024年5月9日在重庆举行,伟业计量受邀出席,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实验室前处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最前沿的前处理技术创新手段,为实验室的整体效率的提高、人力成本的控制提供有效解决办法。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