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4 种蛋白质沉淀剂测定乳粉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效果
摘 要: 目的 测定乳粉中非蛋白氮含量, 比较 4 种蛋白质沉淀剂分离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质的效果。方法 样品加水溶解后分别用 15%三氯乙酸溶液、丙酮、20%乙酸铅溶液+3%草酸钾+7%磷酸氢二钠溶液、乙酸锌溶液和亚铁氰化钾溶液沉淀蛋白质, 过滤后取滤液进行消化定氮, 同时在样品中加标三聚氰胺, 检测计算回收率。结果 三氯乙酸沉淀法的非蛋白氮含量0.2036±0.0002%, 丙酮沉淀法的非蛋白氮含量为0.0981%±0.0050%, 乙酸铅沉淀法的非蛋白氮含量为 0.1372%±0.0012%, 乙酸锌沉淀法的非蛋白氮含量为0.3466%±0.0100%。当 10 g 样品中加标量高于 2 mg 低于 20 mg 三聚氰胺时, 三氯乙酸沉淀法的加标回收率最好。结论 三氯乙酸沉淀法结果准确度和稳定性较其他 3 种方法更好, 但受到加标量的影响, 当 10 g 样品加标79.2 mg时, 三氯乙酸沉淀法加标回收率低且相对标准偏差较大, 此时乙酸铅沉淀法的加标回收率优于三氯
乙酸沉淀法。
关键词: 乳粉; 非蛋白氮; 三氯乙酸; 三聚氰胺; 加标回收率
1 引 言
乳粉中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指标, 一般通过测定样品含氮量来反映蛋白质情况。从 1985 年至今, 国家标准中食品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一直沿用经典的凯氏定氮法[1,2], 但该方法不能区分真蛋白和非蛋白氮。乳粉样品中的非蛋白含氮物质来源较多, 一部分作为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天然存在, 其含量受到乳牛品种、饲料和饲养方法的影响[3]; 一部分可能是人为添加, 如氮基酸、水解蛋白等, 其含量可能影响营养功效。还有一部分可能来自非法添加, 如尿素、三聚氰胺等, 超量摄入可能会引起身体能损害[4,5]。
我国在 2008 年出台了 GB/T 21704-2008《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6], 等同引用 2001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乳品联合会发布的乳制品中非蛋白氮测定的标准方法。此标准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通过前处理分离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物质 , 此外我国还有商检标准 SN/T3382-2012《出口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7], 核心检测方法也是凯氏定氮法, 与国家标准的区别在于蛋白质的沉淀剂不通。国际标准和其他国家检测乳制品中非蛋白氮的方法主要是凯氏定氮法 , 如国际标ISO8968-4-2016[8], 欧洲标准 EN ISO 8968-4-2016[9]、英国标准BS EN ISO 8968-4-2016[10] 和德国标准DIN ENISO8968-4-2016[11]等。
近年来对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测定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用色谱检测技术测定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非蛋白含氮物质, 通常用三氯乙酸溶液或丙酮沉淀蛋白质, 代江华等[12]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含量,通过三氯乙酸溶液进行前处理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 张泽泉等[13]用乙酸锌溶液作为蛋白质沉淀剂, 结果表明独用乙酸锌沉淀蛋白质时沉淀效果并不理想。且关比较多种不同蛋白质沉淀剂的研究较少。鉴于此, 本研究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资料中选出4 种蛋白质沉淀剂, 包括 15%三氯乙酸溶液[2]、丙酮[3]、20%乙酸铅溶液和 3% 草酸钾 -7% 磷酸氢二钠溶液 (GB541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第二法[14])、乙酸锌溶液和亚铁氰化钾溶液(GB 5009.3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第二法[15]), 比较分离蛋白质后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效果, 为日常检测蛋白质提供参考。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300 积分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