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读书复盘丨2005_《陈赓大将》
#党史 #传记
书名:《陈赓大将》
阅读日期:2020/3/16 -- 2020/3/19
阅读天数:4
番茄数量:5
阅读印象:没有枯燥的文字,故事丰富,时间线清晰。闲暇时阅读,适合作为了解党史的入门读物。
花了2个半小时,看完了手中的《陈赓大将》,比预期的有吸引力的多。
然后,一个会打仗、懂领导、爱人民的战士形象在眼前鲜活了起来。
少时,他是聪明好学的青年,不喜私塾枯燥的教学,好在父亲接受了新思想,将他转入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那里是毛主席曾经就读过的学堂,革命之缘,正悄悄蔓延。
此后,在祖父的影响下,他义无反顾参加了湘军。本以为从此就可以抛热血洒头颅、报效祖国,却不曾想看到了底层人民的艰苦和上层军官的腐败。火一样的热情应该遭受了打击吧,但却没有被扑灭。革命的火苗似乎变大了那么一些。
1922年12月,应该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他传奇的战斗生涯正式打开了序幕。
近乎一半的战场描写中,他的腿都是伤残着。印象最深的,当属南昌起义中他剜肉代替截肢的场景。这之后,未曾痊愈的状态下,又屡次负伤。他骑坐骑、坐担架,彻夜不眠,却仍亲临前线指挥。
如果不是对革命爱的深沉,如果不是对胜利盼的渴望,又怎会如此舍身报国?
前有陈赓将军舍身忘死,今有抗疫战士众志成城。从84岁再战疫情的钟南山,73岁奔波一线的李兰娟,57岁与疫情赛跑的张定宇,再到许许多多义无反顾奔向前线的80后、90后、00后,我们看到,国家面前,每一代中国人都在用行动传递着每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这种责任与担当,仿佛阴霾里的一道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为了打好仗,他考军校、赴苏联,曲折道远,从不叫苦。
为了稳后勤,他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革命的高潮推动了起来。
为了办学校,他勘地形、选校址、争人才,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没有丝毫的退缩。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说的“根据地是创建起来的,不是一切搞好了再去革命”。
是啊,如果条件全部都成熟了,又怎么能够叫做挑战呢。
奥科成立之初,标准物质还未曾在互联网中来去自如;伟业成立之初,技术人员还只有柳老师一人;豫南成立之初,光是立项申报县里就等待了5年。
现在呢,奥科用13年的成长诉说着创业的收获,伟业用310种国家级标准物质、上千种自制产品彰显着转型的成果,豫南用CMA证书嘉奖着每一位拼搏奋斗的“罗汉”。
身为奥科人的我们,要继续继承着不屈、传承着不挠。
临别越南战场前,他用4天,做了一份让越南党和军民都心悦诚服的战役总结报告。
退居一线后,他思如泉涌,信马由缰,奋笔疾书写下自己传奇一生的战斗经验。
归根结底,都出于他对自由、和平、民主的放不下。
回首将军的一生,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牺牲在为祖国撰写战略论文的书桌上。原计划写序言、作战准备、进攻、防御、追击、转移……但在写完序言后由于心肌梗死,一颗巨星就此陨落。
陈赓大将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