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①
『社交恐惧症的起点』
传统的社交恐惧症被定义为:是否当众社交会恐惧。可是,在心理学角度讲,从广义角度看,社交恐惧症的辨别方式有以下三点,分别是:
你是否害怕当众回答问题、演讲或表演等活动?
你是否害怕参加宴席,或者会议室、教室里举办的集体活动?
你是否害怕当众出丑,受到别人的否定?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描述的场景非常害怕,甚至已经感受到了内心的回避和恐惧,那么就说明你有社交恐惧症了。
从个体发展上看,低龄儿童多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所以比较“大胆”。随着年龄增大,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单纯以自我为中心行动了,便开始注意其他人的目光,这就是社交恐惧症的开端。
也就是说,社交恐惧不以是否与人交流为标准,而是以个体意识的多少为标准。太多的自我意识,让我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担心出错,害怕出糗,以至于很难暴露在大众面前。只有了解这一点,你才能把目光冲内,而不是向外求,做大量的无用功。
②
『潜在风险』
社交恐惧症的风险虽然看不到,但是一点也不低。
比如,如果一个人不和邻居打交道,不参加任何社团、组织,没有自己可以倾诉的朋友,完全独立于社会之外生活,那么他患上痴呆症的风险将大大提高。
这是完全不把自己暴露在社会中的案例,还有突然打断所有社会联系的案例。
比如,一辈子埋头工作的工薪族。在职期间,他们日常和上司、部下、客户的交流十分频繁。但退休后,这些工薪族完全丧失了和人交流的机会。
在退休一族中,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孤独的背影、带着狗遛弯的老人,或者喃喃自语的身影。
这种变化来源于关系等级。尤其对于男性而言,同事之间多是上下级关系,而社区的左邻右舍之间的交往,多是平行关系。这两种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上下级关系能够给人带来轻微的社交压力,而平行关系则很难给人带来类似的感受。这会让人变得欠缺思考、无所顾忌。
因此,退休后的男性,大多比较茫然。女性则不同,她们天生就是平行人际关系的处理高手。
也就是说,极少社交或者社交突然消失,给人带去的潜在伤害都非常大。
③
『抗恐惧训练』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社交恐惧感确实在逐渐下降。一种解释是,人们的恐惧神经在逐渐变得迟钝了,所以整个人看起来好像很沉着冷静了。另一种解释是,我们对社交恐惧的抵抗能力逐渐变强了,心理适应能力在不断走出舒适区。
但是不管是迟钝还是抵抗力变强,都需要我们有大量的社交经验。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期遇到了什么人际难题,有了社交障碍,导致自己无法走出心理阴影,选择不出门,那么他将会失去所有锻炼“抗恐惧能力”的机会。
所以,我们需要刻意把自己曝光在社交环境下。比如,你可以通过一点小事尝试进行维护人际关系的训练。每天要求自己至少出门20至30分钟,向邻居问好,跟路边散步的陌生人聊天,即便总是吃闭门羹,也要把这件小事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除此之外,定期参加线下的沙龙、聚会,也很有必要。让自己总是处于社交的轻微恐惧状态下,你的身体会自然形成某种惯性和自我保护。
总结一下,线上越活跃,线下的降敏活动越重要。毕竟,尽管互联网发展再快,人的社交属性也不会一时半会就消失掉。而那些善于走到人前的人,始终会有更多机会。
参考书目:《认生的人》[日]清水荣司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