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不脱色,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为方便观察,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芽孢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阳性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孢杆菌都呈革兰氏阴性反应。
两者的区别:①细胞壁组成成分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含大量的肽聚糖,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两者的不同还表现在各种成分的含量不同,尤其是脂肪含量明显不同,革兰氏阳性菌脂肪含量为1%~4%,革兰氏阴性菌脂肪含量为11%~22%。
②细胞壁结构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为20~80nm,结构较简单。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为10nm,其结构较复杂,分为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3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为脂蛋白,内壁层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