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1引言
(Introduction)重金属Cr在冶金、印染、电镀、制革等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这些工业排放的废弃物也是环境中Cr污染的主要来源(Kotas'etal.,2000).环境中的Cr存在Cr(Ⅵ)和Cr(Ⅲ)两种稳定的价态.其中,Cr(Ⅲ)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环境中主要以Cr(OH)2+和Cr(OH)2+的形态存在;Cr(Ⅵ)是强氧化剂,对人体具有毒性、致突变和致癌作用,进入人体内会引起肝损伤、肺堵塞、呕吐、腹泻等症状(USEPA,1994;Golderetal.,2011),在环境中主要以HCrO-4、CrO2-4和Cr2O2-7等阴离子的形态存在(Thomyasiriguletal.,2011).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我国现有400×104t铬渣急需无害化处理.由于大部分铬渣被露天堆积,其中的Cr(Ⅵ)会随着雨水淋溶、冲刷进入地表,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时,Cr(Ⅵ)及铬化合物气溶胶等会侵入呼吸道和皮肤,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由于Cr(Ⅲ)与Cr(Ⅵ)在化学行为及毒理性质方面的差异,单独检测环境中总Cr的含量已经不能反映实际的环境效应(Krishnaetal.,2005).因此,将两种不同形态的Cr分离研究对于评价其各自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Steinetal.,1994).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过不同的分离和富集Cr(Ⅲ)与Cr(Ⅵ)的方法,比如,共沉淀分离法(Uluozluetal.,2009;Karatepeetal.,2010)、固相萃取法(Tuzenetal.,2006;Saygietal.,2008)、浊点萃取法(Shemiranietal.,2003;Liangetal.,2008)、色谱法(Wolfetal.,2007)等.这些分离方法还可与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测试仪器连接达到在线自动检测样品浓度的目的(Rakhundeetal.,2012).在线自动检测能够提高分析速率,但对仪器的连接要求也高,不适合普通实验室和常规样品的检测.因此,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Cr(Ⅲ)与Cr(Ⅵ)在溶液中分离后,选择相应的仪器检测.
固相萃取法(SPE)是一种基于固液分离萃取原理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具有高回收率、高富集倍数、有机溶剂使用量少、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液-液萃取法,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和环境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李竺等,2005).同样地,SPE在Cr(Ⅲ)和Cr(Ⅵ)的分离富集研究上也已经普遍应用.另外,已有文献报道多种吸附剂能够有效分离溶液中的Cr(Ⅲ)和Cr(Ⅵ),较为常用的有树脂(Tokalogˇluetal.,2009)、纳米材料(Tuzenetal.,2007)、生物吸附剂(Memonetal.,2005)、矿物材料(Tuzenetal.,2006)等.然而,上述分离材料大多存在材料制备繁琐、分离过程复杂、实验条件要求过高等缺点,难以在常规条件下满足有效分离Cr(Ⅲ)和Cr(Ⅵ)的目的.
因此,为Cr(Ⅲ)与Cr(Ⅵ)的形态分离寻找一种更为简便、经济和快捷的方法是必需的.白云石(CaMg(CO3)2)是一种天然的、便宜的、含量丰富的矿物,被广泛应用于化肥、玻璃生产和建筑材料等领域(Stefaniaketal.,1999),其结构为具有双碳酸盐的层状结构,易于通过热处理对表面进行修饰和改性.研究表明,经过热处理后的白云石已被成功应用于五氯苯酚、As、Pb和Cr(Ⅵ)的吸附研究(Stefaniaketal.,1999;Leeetal.,2006;Maroufetal.,2006;Salamehetal.,2010;Albadarinetal.,2012),其机理为金属离子进入双碳酸盐的层状结构中与Ca和Mg发生交换,达到吸附去除溶液中污染物的效果(Pehlivanetal.,2009).然而,根据文献调研,目前尚无关于白云石对Cr(Ⅲ)吸附的研究报道.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Cr(Ⅲ)和Cr(Ⅵ)在白云石上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并考察利用天然白云石分离实际环境样品中Cr(Ⅲ)和Cr(Ⅵ)的效果.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300 积分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