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环境水中石油类是反映环境水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同pH值、COD、甲醇及水中悬浮物等指标对于废水处理效果的控制及对排放或回注水水质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
石油类物质漂浮于水体表面,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氧的交换。分散于水中以及吸附于悬浮微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油,它们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测定工作是环境监测中一项重要而又有一定困难的工作,分析石油类物质含量的方法很多,如: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振荡吸附法、非分散红外法等。其中,非分散红外法以其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测定结果可比性好等优点而成为测量水中石油类最有效的方法。
1实验部分
1.1原理
非分散红外法是利用石油类物质的甲基(-CH3)、亚甲基(-CH2-),即C-H键自身化合物的一个特征,在近红外区3.4~3.5μm波长处有特征吸收作为测定水样中含油量的基础。不同的油(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等)在这一波长范围内有同样的灵敏度,由光能吸收与样品中的油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进行油份浓度的定量。
1.2仪器、原料及试剂
OCMA-350型非分散红外测油仪(日本岛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250mL梨形分液漏斗(聚四氟乙烯活塞);硬质玻璃硼酸细口采样瓶。实验原料为含石油类的废水水样、2008年由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研制的编号为205935和205936的石油类标准物质,石油类含量分别为30.3mg·L-1(不确定度为±1.7),71.3mg·L-1(不确定度为±4.3)标准物质。实验试剂有萃取剂S-316(六氟四氯丁烷)、50%HCl、无水Na2SO4、NaCl、活性炭粉末。
1.3实验方法
1.3.1步骤
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测定非分散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具体步骤如下:取水样于分液漏斗中→用HCl调到pH值≤2→加入少量NaCl颗粒破乳→萃取、振荡,静置分层→用无水Na2SO4过滤→比色→读数、记录→计算。
1.3.2计算
样品中油份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C0×V0/VW式中C:水样中含油量,mg·L-1;C0:仪器显示读数,mg·L-1;V0:萃取剂加入体积,mL;VW:水样体积,mL。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300 积分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