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氯气有强烈刺激气味,1m3空气中最多可允许1mg,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盐酸合成、PVC、冶金氯浸、氯化金属盐电积等涉氯工艺段,氯气的泄露和含氯废气的污染极易造成员工的生命威胁,是生产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大多数含氯废气都是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吸收*2c+,但这种处理工艺中碱液吸收氯气后的产物是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次氯酸盐极不稳定,当溶液中含有重金属、酸,或见光后都容易分解,放出氯气,产生二次污染中.
金川公司由于经常遇到二次氯气污染,为了解决吸收后的次氯酸钠溶液不稳定的问题,曾经请某设备厂家制订了一一个解决方案,要求购买-种昂贵的次氯酸钠分解装置,采用特制的贵金属催化剂将次氯酸钠分解。这套设备高达数千万元,每年还需要购买数百万元的催化剂,但厂家承诺的分解效率并不高,无法彻底解决氯气的二次污染。为了研发--种低成本含氯废气绿色治理工艺,笔者对整个金川集团公司主厂区的其他产品和废渣废液进行了梳理。离氯气二次污染频繁发生地不足500m处的无水亚硫酸钠生产车间的离心机过滤后每h产生量约20-23m'的母液,其固液比超过20。同时,离氯气废气不足1km的地方,金川公司采用烧碱溶液治理冶炼烟气中的低浓度二氧化硫[9],这也带来数目可观的碱性亚硫酸钠溶液。这些碱性亚硫酸钠溶液含有大量的杂质,无法用来生产亚硫酸钠合格品。如不加处理就排人废水大坑,遇到酸就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二二次污染。亚硫酸钠有强还原性,次氯酸盐有强氧化性,理论上二者具有反应推动力。
本文分别采用氢氧化钠、亚硫酸钠溶液以及含烧碱亚硫酸钠溶液分别在同样条件下吸收氯气,考察吸收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次氯酸根离子和吸收后的尾气是否出现氯气报警,从而考察吸收尾液的稳定性和氯气是否吸收完全。小试详细摸索亚硫酸钠溶液吸收工业氯气的各种条件。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1材料、装置及设备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公司。实验设备和仪器:LT2002E电子天平,常熟天量仪器有限公司;PB-10sartoruspH计,苏州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工业防爆便携式四合--氯气检测报警仪,ADT30A-CD4,深圳奥迪特科技有限公司;氯气钢瓶,20L,济南泽铭凯有限公司。
1.2实验方法
摸索各种反应条件,筛选出其中的最佳反应条件。小型实验在化工厂的氯气库进行,采用氯气钢瓶承装氯气,由氨碱车间配合进行。反应装置流程如图1所示。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300 积分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