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种对于人体及其重要的成分。维生素C化学名称L-抗坏血酸,如果人体缺乏了维生素C,会导致许多问题,儿童会缺少会导致许多骨骼类疾病以及皮下出血;成年人缺少会导致各种牙龈问题及关键肌肉等问题;甚至缺少太多会导致坏血症。但维生素C在人体内无法合成,目前人体的摄取主要靠药物摄取和食物摄取,国家对药物级维生素C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维生素C的检测也比较严格,目前检测维生素C主要有国家标准所提供的荧光检测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这其本身的弊端。
近来年,出现了一种新的用于检测维生素C的方法,即甲苯胺蓝法,甲苯胺蓝是一种噻嗪类阳粒子染料,可以作为氧化还原指示剂,曾被应用于检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afavi等曾介绍过以篇关于甲苯胺蓝应用于测定抗坏血酸,但由于其采用的问题(介质盐酸浓度过高)有所偏差,导致检测结果差强人意,使整个过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反应条件比较苛刻、灵敏度有限,检出范围较小等问题。
孙光等对原有工艺进行进行了改进,该方法将盐酸介质的浓度降低到0.9mol/L,根据维生素能够和还原甲苯胺蓝染料发生反应从而引发褪色的原理,在介质中加入甲苯胺蓝作为动力学指示剂,其中褪色速度于维生素C的浓度呈正比。该法的主要检测过程如下:
先配制1g/L的维生素C标准液,将样品配制成0.05g/L的维生素C溶液,使用标准维生素C溶液通过控制含量,测出盐酸介质的褪色时间,绘制成图表,然后对样品进行检测,比对褪色时间,从图线上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为了检验Safavi报道所出现的问题,孙光又对盐酸浓度和甲苯胺蓝的剂量,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截至盐酸的最佳浓度为0.6-1.2mol/L范围内,在该范围内测出的维生素C吸光值的变化量恒定且恒定;而0.1g/L TB溶液用量的范围为2.0-4.0mL范围内,在该范围内,测出的维生素C吸光值的变化量恒定且恒定;反应温度在10-40℃检测较适宜,检测结果绘制的曲线显示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灵敏度升高的结果,但一般选用的温度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