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3)包合温度对包合物的影响
在芯壁比1∶7,包合时间2.5h,不同包合温度条件下制备包合物,试验结果如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包合得率和包埋率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平衡,在60℃时达到最大。温度升高,一方面分子运动速度加快,促进莱藤素向HP-β-CD的扩散﹔同时,温度升高,降低了莱藤素的黏度,使之渗透扩散能力增强。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HP-β-CD通透性增加,这些因素都会包埋效果增加20。我们确定60℃为最优包合温度。
2、正交试验
为确定最佳包埋工艺,考察芯壁材比例,包埋时间,包埋温度对包埋效果的综合影响,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试验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因素对包合物包合得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包合时间>包合温度>芯壁材比例,包合时间对包合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包合温度、芯壁材比例﹔由直观分析知,以包合得率为考察指标,最佳包埋工艺条件为芯壁比1:7,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2.5h,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最佳包埋工艺为芯壁比1∶7,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2.5h。
由极差分析知,以包合得率为考察指标,最佳包埋工艺条件为芯壁比1:7,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2.5h;三个因素中,对包合物包埋率及包合得率影响最大的是芯壁材比例,其次是包合温度,影响最小的是包合时间。
为了节约能源及时间,综合考虑,确定最佳包埋工艺条件为芯壁比1∶7,包合温度60c,包合时间2.5h。
3、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是物质定性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提供许多关于化合物官能团的信息。HP-β-CD、莱藤素、莱藤素与HP-β-CD的物理混合物以及莱藤素-HP-β-CD包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HP-β-CD红外图谱具有羟基(3387cm-1),醚键(1083cm-1)等特征峰。莱藤素在2925.91、2108.12、1747.44、1346.27、1041.53cm-1有吸收峰,这5个峰在包合物中均未出现,说明莱藤素被包合在HP-B-CD的空腔中,包合物已经形成。HP-β-CD在3396.53、2913.70、1033.81、582.48cm-1处的吸收峰在物理混合物和包合物中同时出现,而莱藤素和HP-β-CD的特征吸收峰在物理混合物的吸收光谱中均可发现,其表现为莱藤素和HP-β-CD的吸收光谱的叠加。但是在包合物图谱中,莱藤素在400cm-1到1500cm-1之间一些小的特征吸收峰几乎被HP-β-CD掩盖,同时包合物在扫描范围内没有出现新的吸收峰。这表明,莱藤素与HP-β-CD合物的形成过程中,两者之间没有形成共价键,莱藤素和HP-β-CD仍然各自保留其基本的化学结构。
三、结论
制备莱藤素与HP-β-CD包合物的最优包埋工艺为:莱藤素与HP-β-CD的比例为1∶6,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2.5h,包合物的包埋率为85.8%,包合得率为76.9%。红外光谱图表明,莱藤素与HP-β-CD的包合物已经形成,两者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莱藤素和HP-β-CD仍然各自保留其基本的化学结构。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6月10日上午,奥科讲堂迎来了第八期开播! 此次邀请的讲师是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标准物质与化学计量委员会秘书长李增和。 李增和教授现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专家委员,国家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标准物质研制、材料改性、废水治理、发光材料研究工作。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在中国标准物质研
了解更多> >4月27日,中南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信阳农林学院副教授何学菊女士应奥科集团邀请开展为期一天的公开课,课后大家受益良多,明白了如何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人,走一条不让自己失望的路。
了解更多> >砷的污染源主要是化工、化学制药、采矿、冶金、农药生产及纺织等工业废水;汞的污染源主要是温度计、仪表厂及贵金属冶炼等工业废水。砷、汞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本期将为您带来金属系列标准溶液——砷单元素溶液和汞单元素溶液标准物质的介绍,欢迎点击在线客服了解详情。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