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蛋白质含量是豆粕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豆粕的饲用价值。豆粕中含蛋白质40-48%左右,赖氨酸 2.5%~3.0%,色氨酸 0.6%~0.7%,蛋氨酸 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较少,仅 0.2~0.4毫克 /千克,流胺素、核黄素各 3~6毫克 /千克,烟酸 15~30毫克 /千克,胆碱 2200~2800毫克 /千克。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主要是二糖 三糖 四糖 淀粉矿物质含量低钙少磷多维生素 A、维生素 B、维生素 B2较少。豆粕的蛋白质含量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大豆原料本身的蛋白质含量;二是大豆的预处理工艺。如采用脱皮工艺技术所产豆粕要比普通工艺所产豆粕蛋白质含量高7-8% ;三是粕中水分、粗脂肪对蛋白质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水分含量是豆粕的又一重要指标。当粕中水分超过了允许值后,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而且还不便于长期贮存。但水分太低粕焦碎易燃。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多数浸油厂所产豆粕水分偏高。这一问题在冬季更为突出。影响豆粕水分的主要因素有:豆坯的入浸水分,浸出器的工作温度,直接水蒸汽的质量,蒸脱机的结构,脱溶层的高度以及出粕输送方式等。如直接水蒸汽带水,浸出器工作温度较低,脱溶层料层较高,则豆粕水分偏高。
生大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尤其是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它的活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单胃动物对大豆粕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当猪、禽饲喂生豆粕后,会引起拉稀,从而影响增重和产蛋率;对于犊牛、仔猪则会引起严重腹泻,增重缓慢,甚至死亡,而豆粕中的尿素酶(UA)亦能抑制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的消化、吸收。由于豆粕中的(TI) 含量与(U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用二者在高温、高湿及高压条件下以相同的速率受到破坏,因此常以尿素酶活性来表示大豆粕中抗胰蛋白酶等抗营养因子的破坏程度。尿素酶活性高,则说明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没有受到有效破坏,豆粕没有熟化;但尿素酶活性并非越低越好。脲酶活性太低,说明豆粕受热过度,豆粕中的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将因受热过度而遭破坏,并发生美拉德反应使豆粕的营养价值进一步降低。
相关推荐:豆粕结块的危害和导致豆粕结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鉴定豆粕过熟的方法及其原理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