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菠菜(SpinaciaoleraceaL.)属于苋科菠菜属植物,是一种重要的深绿色叶用蔬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逐渐被列入健康饮食菜单。菠菜适应性强,栽培广泛,是上海市民餐桌上最常见的绿叶菜类蔬菜之一,也是补充上海市蔬菜市场淡季的主要绿叶菜品种之一。上海地区菠菜栽培多为设施大棚栽培,且栽培密度高,在春初和秋冬栽培过程中低温高湿、种植密度大等因素经常导致菠菜霜霉病爆发,给种植者造成重大的损失。
菠菜霜霉病(Peronosporafarinosaf.sp.Spinaciae,Pfs)是由专性寄生菌引起的气传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植株叶片,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严重影响菠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经济效益.菠菜霜霉病菌是专性寄生真菌,不同地区存在着生理小种分化现象。菠菜霜霉病菌首次报道于1800年,但直到1991年才鉴定出4个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而在接下来的20年间鉴定出10个霜霉病菌生理小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鉴定出16个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Irish等建立了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标准方法和鉴别寄主.菠菜霜霉病菌鉴别寄主含有不同的抗性位点,因此可以对菠菜霜霉病菌以及新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分析,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生理小种进行有目的的抗病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的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陆续被鉴定出来,而中国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还刚刚起步。范桂彦等利用10个菠菜霜霉病菌鉴别寄主鉴定了北京、山东和山西的5个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结果表明北京的霜霉病菌样品为9号生理小种,山东霜霉病菌样品为8号生理小种,山西霜霉病菌样品为5号生理小种。真菌的分类鉴定主要以真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核糖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病原菌核糖体ITS基因区段进行真菌鉴定、检测及病害诊断的方法因其快速、准确、简便而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只有新疆地区利用ITS技术快速检测出菠菜霜霉病菌。
本研究基于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系统,对采集自上海地区的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利用ITS通用引物扩增ITS序列,并对ITS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明确该区域生理小种分化,为菠菜抗霜霉病育种提供参考.
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为9份菠菜栽培品种,由美国阿肯色大学提供。参试的菠菜霜霉病菌样品共2份,分别采集于上海地区2017年春季和秋季发病设施大棚内,采集后的新鲜带菌叶片和正常叶片直接放入保鲜袋中,于-20℃低温保存备用,使用前接种于感病菠菜材料上。
2017年11月,将9份鉴别寄主播种于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生物基地的玻璃温室中,穴盘育苗,在植株长出3~5片真叶时定植于培养槽和营养钵中,分别种植于玻璃温室和人工气候室,参考文献的方法进行菠菜霜霉病菌接种。用毛刷将霜霉病菌从感病菠菜叶片上刷下,制成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约为105mL-1,用喷壶均匀地喷于鉴别寄主植株叶片上,以喷清水的叶片作对照,每份鉴别寄主接种10株,重复3次。接种后,先将植株在温度18℃、湿度96%条件下保湿24h;然后置于温度18~20℃、湿度75%、光照强度8500lx条件的人工气候室中光照生长12h;玻璃温室培养槽中连续喷施3~5d,喷施后封闭温室,保持湿度在50%~60%范围内。根据菠菜植株叶片上霜霉病的发病情况统计每个鉴别寄主的抗感状况,植株叶片上有明显可见的白色霜霉病菌或灰色霜霉层或淡黄色感病病斑者为感病菠菜,植株叶片无上述症状者为抗病菠菜。鉴别寄主植株发病率<15%即为抗病,>85%即为感病,在15%~85%之间则说明该病样为混合生理小种.根据霜霉病菌在9份鉴别寄主上的抗、感反应确定生理小种。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300 积分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