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一氧化碳(一)

发布时间:2018-04-24 14:48 编辑者:周世红

一、污染来源

环境中的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可产生CO0全世界每年排放的CO总量约为2.2亿吨,是排放最多的一种污染物质。它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家庭炉灶、采暖锅炉、燃放烟花爆竹、木炭燃烧、吸烟及炼焦、炼钢、炼油、煤气等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气中。尤其以交通运输工具排放CO最为严重。汽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燃烧时排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排放量的多少主要受空燃比、车辆的数量、车辆种类、动力大小和行驶速度(在突然变速瞬间,CO排放量陡增)等影响。发动机空挡运转时,排气的废气中一氧化碳可高达12%,在交通频繁的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有时高达50~100mg/m3。大气中本底一氧化碳含量为0.1mg/m3

采暖锅炉每燃烧1t煤产生的CO可达22.7kg。吸烟是室内CO的主要来源。在20m2的房间内有人吸烟时,室内空气中CO浓度为2~10mg/m3。在人员拥挤的会议室,CO浓度可达40mg/m3。工业生产中用限量空气通过炽热炭层时可产生煤气,空气和水蒸气交替通过炽热的炭层时可产生水煤气,前者CO含量为50%,后者为40%。

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也可产生CO,这是由于温度较高时,一小部分CO2被分解为CO和O2。此外,部分H2O被分解为H2和O2后,生成的H2又可将CO2还原为CO。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地震、闪电、植物生长过程和各种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光化学分解等,也能造成局部地区CO浓度增高。例如甲烷是沼泽、稻田、热带地区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产物,全世界每年约产生1.6×109t。在低层大气中,通过甲烷分子与自由基HO·或亚稳态氧原子间的氧化反应,上述数量甲烷最终全部氧化为一氧化碳。CO在空气中很稳定,转变为CO2的过程很缓慢,因而是室内外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

二、理化性质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0,沸点为一192.60C,对空气相对密度为0.967,比空气略轻,在标准状况下1L气体质量为1.25g,微溶于水,20℃时100mL水中可溶解0.0249mg。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遇明火或火花易产生爆炸。CO易被含氧自由基氧化,转化为CO2并放出大量热。能和很多金属形成金属羰基化合物,生成的羰基化合物大多都是剧毒物质。

三、毒性作用

(一)霉性作用机理

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强烈的毒害作用。C0经呼吸道吸入,再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液中携带氧的血红蛋白(Hb)形成稳定络合物HbCO。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HbCO的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HbO2)慢3600倍,因此CO进入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妨碍了血液的输氧功能,组织器官不能及时得到氧的供应。加之,CO还能抑制和减缓Hb02正常解离释放氧的能力,加重组织缺氧。吸入高浓度CO时,还可与组织内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结合,直接抑制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其中以大脑皮质和苍白球等受到影响最为严重。

(二)毒性效应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当空气中CO浓度轻微升高时,可引起行为改变和工作能力下降。当血液中HbCO含量为2%时,时间辨别能力发生障碍;3 %时,警觉性降低;5%时,视觉和对光敏感度降低;7%时,发生轻度头痛;12%时,中度头痛、眩晕;25%时,严重头痛、眩晕;45%~60%时意识模糊、昏迷;70%时可发生痉挛甚至造成死亡。

高浓度的CO可引起脑缺氧和脑水肿,继而发生脑血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性软化和脱髓鞘病变。动物实验发现,猴子吸收0.2%CO 3~4h,5天后出现迟发性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四肢瘫痪、左侧视觉反应消失、身体感觉减弱、脑皮质坏死。

大鼠吸入52.2mg/m3CO 2h,脑皮质和纹状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羟色胺的含量均有改变,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之行为发生改变。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对CO非常敏感。据报道,长期摄人CO,当血液中HbCO含量为20%~30%时,约35.5 %的人患心瓣膜病,青年人也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动物实验也发现,高浓度的CO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兔吸入225mg/m3CO两周后,心肌发生退行性变化。大鼠吸入3375mg/m3 CO 15min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血压下降、体温下降。

CO还可加重心血管病患者的症状。当吸入CO使血液中HbCO含量增加时,心肌通过缺氧反射使冠状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受损的冠状循环难以起代偿作用,加之血液中HbCO对HbO2氧的释放有抑制作用,导致心肌缺氧加重。因此冠状动脉硬化病人的心肌更易受CO损害,其阈值更低。据报道,10名心绞痛病人在交通车辆频繁的街道上暴露1.5h,有4名病人心电图发生异常,做踏车体操时心绞痛发作的平均时间从249.4s缩短到174.3s。此外,CO还能促使血管中类脂质和胆固醇的沉积量增加,导致动脉硬化症加重。因此,慢性心脏病患者、贫血及肺病患者易发生CO中毒。

3、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对CO的毒性比母体更敏感。急性中毒后幸存的孕妇,其胎儿可以致死或在出生后遗留神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孕妇的胎儿出生时体重减轻,并有智力发育迟缓的现象。动物实验表明,妊娠大鼠在187.5mg/m。CO环境中生活,其仔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受到损害。

四、检测方法

一氧化碳含量是大气污染监测最常见监控指标之一。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主要是用仪器测量方法,如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电位法和汞置换法等。前三种方法应用比较普遍,汞置换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等特点,适用于大气中低浓度一氧化碳的测定,且已作为《居住区大气中一氧化碳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 8911—88)。

(一)气相色谱法

1、原理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经TDX-01色谱柱与空气的其他成分完全分离后,通过镍催化剂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2、试剂

(1)镍催化剂 30~40目。当CO<180mg,/m3,CO2<O.4%时,转化率大于98%。

(2)标准气体铝合金钢瓶装的一氧化碳标准气体,含量50~60mg/m3。以氮气为本底气,不确定度为2%。

3、采样

用双连橡皮球将现场空气打人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内,使它胀满后挤压放掉,如此反复5~6次,最后一次打满后,密封进样口,带回实验室分析。

参考资料: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与分析检测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