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玉米赤霉烯酮,大家应该听起来很陌生,但是其危害却很严重。其既能够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又具有雌激素的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简单介绍一下,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又称F-2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其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的菌株。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环境下处理1h才会被完全破坏。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其强度为雌激素的十分之一,可造成家禽和家畜的雌激素水平提高,可使家畜,家禽和实验小鼠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目前发现,猪对此毒素较为敏感。玉米赤霉烯酮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同时对雄性动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急性中毒的条件下,对神经系统、心脏、肾脏、肝和肺都会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主要的机理是它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亢奋,在脏器当中造成很多出血点,使动物突然死亡。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而造成的。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在急性中毒时,动物表现为兴奋不安,走路蹒跚,全身肌肉振颤,突然倒地死亡。同时还可发现粘膜发绀,体温无明显变化。动物呆立,粪便稀如水样,恶臭,呈灰褐色,并混有肠粘液。频频排尿,呈淡黄色。同时还表现为外生殖器肿胀,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的特征。在剖检时还能发现淋巴结水肿,胃肠粘膜充血、水肿,肝轻度肿胀,质地较硬,色淡黄。而在慢性中毒时,主要对母畜的毒害较大。它会导致母畜外生殖器肿大。充血,死胎和延期流产的现象大面积产生,并且伴有木乃伊胎的现象。50%的母畜患卵巢囊肿,频发情和假发情的情况增多,育成母畜乳房肿大,自行泌乳,并诱发乳房炎,受胎率下降。同时对公畜也会造成包皮积液、食欲不振、掉膘严重和生长不良的情况。
因此,为了预防玉米赤霉烯酮对动植物及人体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GB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本标准代替GB/T5009. 209—2008《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GB/T23504—2009《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1745—2006《进出口大豆、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验方法》、 SN/T1772—2006《进出口粮谷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液相色谱法》,代替GB/T21982—2008《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 β -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与GB/T5009. 209—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2. 增加了适用范围;
3. 增加了荧光光度法作为第二法;
4. 增加了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作为第三法。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方法。
1. 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粮食和粮食制品、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2. 第二法适用于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3. 第三法适用于牛肉、猪肉、牛肝、牛奶、鸡蛋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北京北方伟业计量技术研究院仔细研究了该标准后,根据第一法推出下列完全符合使用场景与要求的乙腈中玉米赤霉烯酮标液。具体清单如下: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浓度 | 规格 |
BWQ8303-2016 | 乙腈中玉米赤霉烯酮溶液标准物质 | 100μg/mL | 1.2mL |
BWQ8304-2016 | 乙腈中玉米赤霉烯酮溶液标准物质 | 20μg/mL | 1.2mL |
BWQ8305-2016 | 乙腈中玉米赤霉烯酮溶液标准物质 | 10μg/mL | 1.2mL |
BWQ8306-2016 | 乙腈中玉米赤霉烯酮溶液标准物质 | 1μg/mL | 1.2mL |
北京北方伟业计量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玉米赤霉烯酮系列溶液标准物质,可为食品工作者做相关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质量溯源保证。欢迎拨打热线电话4000-999-322咨询订购!
6月13日—6月15日,伟业计量将精装出席青岛市分析测试学会年会系列学术报告会暨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展位号:3号馆A39),和2023年第21届食品农产品安全与现代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高峰论坛,欢迎各位新老客户朋友莅临展位洽谈合作、开展交流!
了解更多> >安赛蜜、阿斯巴甜均属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由于其甜度高,热量低,所以被广泛用于糕点、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中。研究表明,食用过量的甜味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甜味剂的最大使用量有严格的规定,GB2760-202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饮料或乳制品中阿斯巴甜最大使用量为2.0g/kg,安赛蜜最大添加量为0.3g/kg。因此对(含乳)饮料中安赛蜜、阿斯巴甜的检测非常重要。
了解更多> >2020年12月10日,伟业计量在上海富悦大酒店153号展位,邀您共享CBIFS2020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盛况!欢迎前来交流学习合作共赢!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