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实验考察了pH6.80的不同底液对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见图4。
根据图4对比发现,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均在B–R缓冲液中电化学信号最为明显,因此实验选择在B–R缓冲溶液中进行测定。
分别考察了不同pH的B–R缓冲溶液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CV曲线的影响,如图5所示。
通过对比发现,对苯二酚、邻苯二酚氧化峰电位(EP)均随pH增加线性负移,其中对苯二酚:EP=–0.0463pH+0.4668(r=0.9964),邻苯二酚:EP=–0.0483pH+0.5103(r=0.9940),表明在电极上的反应过程均有质子参与,依据峰电位与pH之间的经验公式,Ep与pH函数关系斜率为0.059(m/n,m为质子转移数,n为电子转移数),计算得电极反应过程对苯二酚、邻苯二酚的m/n接近于1,即对苯二酚、邻苯二酚电极反应过程m=n,表明对苯二酚,邻苯二酚电极反应过程为等质子、等电子反应过程;根据对苯二酚峰电位差值(ΔE)为0.074V,邻苯二酚峰电位差值(ΔE)为0.063V,对于可逆体系,氧化还原峰电位之差为Epa–Epc=59mV/n,求得对苯二酚n=0.80≈1,邻苯二酚n=0.94≈1,说明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在纳米氧化锌修饰玻碳电极上发生单电子、单质子电极反应过程。在pH1.89的B–R底液中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峰电流最大,峰型最佳,实验选择pH1.89的B–R缓冲溶液为底液。
在实验选择的pH1.89的B–R底液中,考察了扫描速率对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见图6。
图6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邻苯二酚氧化峰电流ipo(μA)、还原峰电流ipa(μA)均与扫描速率ν(V/s)线性关系良好,对苯二酚:ipo=72.075ν+4.3857(r=0.9980);ipa=–78.464ν–9.3571(r=0.9966);邻苯二酚:ipo=112.31ν+11.374(r=0.9952);ipa=–117.66ν–20.534(r=0.9976),表明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在纳米氧化锌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极反应过程主要受吸附控制。
实验进一步考察了扫描次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别测定2.00×10–4mol/L的对苯二酚和溶液2.00×10–4mol/L邻苯二酚溶液CV曲线20次,发现随扫描次数的增加,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峰电位无明显变化,但氧化峰电流、还原峰电流逐渐增加至稳定;将测定过对苯二酚或邻苯二酚的电极用水冲洗后在pH1.98的B–R缓冲的空白底液中继续扫描,发现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对苯二酚、邻苯二酚的电化学信号强度逐渐降低至几乎消失,进一步表明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在纳米氧化锌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过程受吸附控制。
配制1.00×10–6~5×10–4mol/L区间的邻苯二酚(对苯二酚)标准溶液,按照实验方法进行DPV扫描。以峰电流i对邻苯二酚(对苯二酚)浓度(mmol/L)作图得到标准曲线,发现对苯二酚及邻苯二酚浓度均在1.00×10–3~0.5mmol/L范围内与其还原峰电流i(μ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i=0.9219c+2.0573(r=0.9981,对苯二酚),i=0.5401c+2.3706(r=0.9956,邻苯二酚)。以3倍信噪比(3S/N)计算得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的检出限均为3.3×10–4mmol/L。
考察了浓度均为2.00×10–4mol/L的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溶液分别在修饰电极上的DPV信号,每隔1h重新测定1次,结果发现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DPV信号至少在12h之内无显著变化。6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对苯二酚样品溶液不超过4.8%,邻苯二酚样品溶液不超过5.6%,表明纳米氧化锌修饰玻碳电极性能稳定且重现性良好。
实验选择在渭河某段处水样,静置待杂质沉降后,依次用0.45μm,0.22μm滤膜过滤后,准确移取3.00mL处理后的水样于10mL比色管中,按照实验方法测定DPV图谱,分别带入2.3线性方程中计算对苯二酚、邻苯二酚的含量;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对苯二酚、邻苯二酚的回收率分别为96.8%~103.0%、96.4%~104.3%,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通过考察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纳米氧化锌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这两种酚类化合物均在pH1.89的B–R缓冲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信号,且峰电位有明显区别,据此建立了同时测定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电化学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较高,样品无需特殊处理,简单快速,准确度高,可实现酚类样品的分别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化学分析计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马铃薯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热量低,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研究发现食用马铃薯可预防胃溃疡、慢性胃炎、便秘等病症,享有“地下苹果”、“长寿食品”等美誉。根据发达国家和城市的消费需求,目前主要将采后马铃薯加工成鲜切马铃薯作为即食食品出售,然而鲜切后导致表面细胞破坏和下层组织机械损伤,在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等的催化下极易发生酶促褐变,会对鲜切马铃薯的颜色、质地、风味、气味和营养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