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交叉反应是一种致敏原诱导机体产生的sIgE与另一种相似致敏原结合诱发产生的过敏反应。交叉反应的物质基础是抗原表位。不同致敏原有相同或相似的表位易产生交叉反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交叉反应评估标准进行了修订: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超过80,当氨基酸同源性大于35%或者含有相同的8个连续氨基酸,该蛋白质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性刚。致敏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可能导致其三维结构具有同源性。同源性高并不能证明一定产生免疫交叉反应,需要结合血清学实验研究,但是血清学交叉反应与临床反应不一定完全相关。
TM结构保守,多种TM具有共同的IgE表位,因此TM交叉反应广泛存在。无脊椎动物TM之问的交叉反应已得到证实,并且无脊椎动物致敏原中TM交叉反应最强。
过去,脊椎动物的TM基本被认为无致敏性。但是,近年来研究表明某些鱼类和贝类中的TM也可能存在潜在的交叉反应。李荔等克隆纯化的斑马鱼TM对鱼虾蟹过敏患者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2018年报道了一位虾过敏患者在摄取一定量的鱼后出现过敏反应,特异性IgE实验中检测了112种致敏原组分,鱼小清蛋白无阳性反应,对TM呈阳性。该患者血清与相对分子质量3.6×104条带对应物质呈IgE阳性反应,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该条带为TM,证明鳕鱼TM可与虾TM发生交叉反应。
甲壳类动物之间TM同源性可达98%以上。zheng等比较了14种甲壳类动物TM氨基酸序列,发现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褐美对虾TM表位序列基本一致,且14种TM潜在表位也具有高度相似性,或可以进一步解释交叉反应的发生。Abramovitch通过免疫印迹与ELISA发现远海梭子蟹与斑节对虾的TM有交叉反应性。周瑾茹研究表明21种虾、蟹的TM同源性均大于80%,具有潜在交叉反应性。
与甲壳类动物TM相比,软体动物之问的TM同源性相对较低。Leung对TM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TM主要分为两大类:节肢动物TM与软体动物TM。这两类平均同源性分别为91.7%和77.2%。与甲壳类动物TM相比,软体动物TM的同源性低很多(56%~68%),表明软体动物TM更加多样化,致敏能力或有不同。TM不是唯一引起甲壳类动物与软体动物免疫交叉反应的致敏原。已知甲壳类动物TM的97个IgE表位中,软体动物TM中含有26个,其中双壳纲动物TM共有表位更少,特异性更强。因此,甲壳类动物与软体动物TM之间的交叉反应还不是很明确。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